干燥百科:“两会”聚焦:油价改革:亟待破解的难题

  • 2021-07-12 08:11:13
  • 来源:互联网

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“两会”聚焦:油价改革:亟待破解的难题这篇文章。关于“两会”聚焦:油价改革:亟待破解的难题这篇文章的任何评论都可以告诉小编。你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对小编辑的肯定和鼓舞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“两会”聚焦:油价改革:亟待破解的难题。

虽略有滞后,每桶100美元以上国际油价的传导效应还是蔓延到国内。两会前夕,北京北郊的一个加油站里##地“挤”满了前来加油的车辆,司机均在传递一个很难证实的信息:国内油价扛不住了,赶紧多加点吧。

每逢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时,国内油市就弥漫着焦虑和不安。对此,很多人颇为疑惑:增加石油产量,逐步放开市场,推行节能减排……应该说,国际上通行做法我们都做了或正在做,为什么社会对供应的担忧还显浓厚,季节性“油荒”还局部存在?

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一直是个悬念。今年两会期间,代表、委员们积极为能源安全献计献策。全国人大代表何树山认为,当前我国油价与国际油价是“有限接轨”,即原油价格早在几年前就与国际油价接轨,而成品油价格则由有关部门调控。这就是说,现行石油定价机制的缺位,是造成油品市场现状的主要动因。

关于石油定价机制改革,两会相关的议案、提案达成一个共识:在管制下,国内油价很难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状况,一定程度上鼓励了**石油消费,并造成节能压力传递不畅、动力不足,*终加重了石油市场供需矛盾,其影响还延伸到相关产业。

据国际能源署*新报告,2007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1.2%,中东、非洲及中国分别增长4.9%、4.2%、4.8%,名列前几位。值得关注的是,北美洲、欧洲等均实现了负增长。

北京大学教授查道炯认为,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消费集中增长的态势,促成国际石油卖家正在搞一场“赌博”:赌注放在对全球经济持续全面复苏的预期,对主要进口国消费增长及购买力的信赖。以此作为支撑,国际石油资本就可以兴风作浪,就可以炒作并抬高石油价格。

国际油价攀升,中国受其影响深远,而根源来自对国内油价的管制。在石油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、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条件下,完全放开石油价格显然不现实,管制十分必要,但管制本身并不意味油价单方面的高或低。

一些代表认为,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因素不断。随着油价上涨,国际上消耗石油的产品成本将上涨,而在价格“管制”下,消耗成品油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不受国际油价影响,中国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存在价格优势,这势必造成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,从而拉高我国成品油需求量。

“地区发展不平衡,导致了国内局部区域成品油需求旺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赵永起认为。以内蒙古为例,中部地区呼和浩特、包头等市的成品油消费近年持续快速增长,需要从东北、西北地区调入大量成品油,由于运距长加之铁路运输紧张等因素,会导致短期性供应紧张状况。

去年的“油荒”让人记忆深刻。在此期间,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一吨柴油约7600元,而沿海地区每吨柴油卖价约6700元,其间有900元的价格“倒挂”。这是一个典型的石油供需案例。

资源的属性之一,就是它总跟着价格走。人们总是愿意投资价格更高的产品,导致价格受管制的产品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源,导致供需矛盾突出。相反,如果价格完全到位,人们就不愿意消费价格高的产品,这将有利于此种产品的节约和安全。石油定价机制改革,涉及能源安全的整盘棋。一招走好,全盘皆活。

在相关的议案、提案中,不乏一些好的措施:市场化是油价改革的基本方向;逐步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全面接轨;建立完善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,全面参与并主动影响国际油价。

一些代表建议,与油价改革并行,应从几方面挥出重拳:一是石油消费增长必须严格控制,消费总量要把住;二是严格控制超常规石油消费,如对高耗能车辆的限制。同时,加强对石油需求侧的分析,从根本上掌控消费合理。

油价改革关系民生,慎重是必然。但面对供需形势的挑战,悬而未决不是能源安全所需要的。改革需要群策群力,如果所有的经济行为体都在不考虑外在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*大化,其结果极可能是所有经济行为体都得不到它所期望的利益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